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宏观政策发力,成为稳预期强信心的重要支撑,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稳定了宏观经济大盘。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平稳,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这背后,一系列助企纾困的政策措施功不可没。从提前下达2022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到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从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到实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接续转换,宏观政策为市场主体稳预期、强信心、添活力,护航企业爬坡过坎。以货币政策为例,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引导市场利率下行0.1—0.15个百分点,带动一季度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至4.4%,为有统计以来的最低点,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畅通了实体经济的金融血脉。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稳定宏观经济成为关键任务之一。越最吃劲的时候,越需要加足马力。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以此为基本遵循,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为经济平稳运行、企业渡过难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突出一个“早”字,政策靠前发力。早谋划、早布局、早行动,早出台、早落地、早见效,去年底以来,各方面政策靠前发力稳定宏观经济,特别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出台实施一系列实打实的有力举措,各地也加快推动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放大政策效应,助力一季度经济延续恢复态势,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依靠一个“合”字,政策协同发力。今年以来,财政、货币、就业、产业等方面政策形成合力,以“组合拳”发力稳增长。比如,为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加速落地,人民银行加快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截至4月中旬已上缴6000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向地方政府转移支付,这笔资金既不会增加税收或经济主体负担,也不会提高财政赤字,体现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联动。“1+1﹥2”,复杂局面和多重挑战下,宏观政策更加有效的协同联动,能够更好改善市场预期、稳定经济增长。
实现一个“精”字,政策精准发力。让市场主体有更多获得感,宏观政策必须精准发力、直达企业,最大程度减少政策执行中的“梗阻”。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创设科技创新再贷款……针对政策落地中的堵点、难点,一项项创新举措持续推出,一个个直达机制陆续建立,显著提升了宏观政策精准度,让市场主体第一时间感受到政策的频频暖意。
日趋成熟的宏观调控能力是我国的一大优势,也是中国经济在压力下保持强劲韧性的重要支撑。必须看到,3月份以来,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影响持续,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增强各种政策措施有效性,充分释放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动能,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强大活力和创造力,用高质量发展化解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和挑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驰而不息。